m1芯片对比3060(苹果m1核显和3070)

发布时间:2024-06-05 点击:40
本文为大家介绍m1芯片对比3060(苹果m1核显和3070),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详细内容吧。
m1max相当于什么显卡
m1max相当于3060显卡的性能。 m1 max cpu的性能堪比酷睿i9-11900h+rtx 3060电脑,功耗降低40%。性能与i9-11980hk+rtx 3080笔记本输出差不多,功耗最多少100w。
m1 max构建了一个10核cpu,包括8个大核和2个小核。与初代m1相比,max的性能直接提升了70%; gpu性能提升3倍;最惊人的指标是统一内存管理技术,即内存和显存共享统一管理; m1 max内存带宽最高可达400gb/s,是m1芯片的6倍,达到了新一代游戏机的水平。
m1 max的图形性能是m1的4倍。测试结果表明苹果的说法基本正确。另外,60w m1 max的gpu性能可以和geforce rtx 3080移动版以及amd radeon rx 6800m一较高下,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表现了。
m1 max更厉害的是,在拔掉电源线,使用独立电池供电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表现的超级出色,而geforce rtx 3080移动版此时的性能缩水非常严重。这也与苹果m1 max macbook pro的定位不相上下,更适合专业工作者四处走动。
「小白也能看懂」被神化的m1苹果本和win本比孰优孰劣?
距离苹果macbook 采用自研arm 架构m1 处理器已经一年多了。在此期间,苹果还推出了两款新处理器m1 pro 和m1 max,用于macbook pro。而m1的每一次发布,都伴随着一阵“吹气”。很多报道甚至照搬苹果的广告词,“领先x倍”“超越y倍”。 m1苹果本来就是逆天的,违背了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也让我这个做了20年媒体人的我傻眼了,——还能这样操作!
此外,这些博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只将m1 macbook与搭载intel处理器的老款macbook进行对比,完全忽略了占据95%市场份额的x86处理器+windows系统笔记本;而且,他们基本上只比较视频片段。应用。按照这个逻辑,英特尔第11代酷睿u的gigapixel ai图像放大/智能细节重塑效率大约是竞争对手的十倍(实测数据),那么英特尔能宣传自家处理器的效率是竞争对手的十倍吗?这显然是有偏见和严重扭曲的。
然而,这些简单粗暴的宣传,以点换表,偷梁换柱,却让不少无知的消费者非常兴奋,跃跃欲试,想要入手macbook体验这种神奇。大多数因价格高而止步的消费者,也对这种“革命性的技术和产品”充满了好奇。
为了向消费者展示搭载m1处理器的macbook的真实性能,以及它与搭载x86处理器(以下简称x86)的windows笔记本电脑的区别(包括优缺点),我们特地找来了一款搭载m1处理器的macbook air新品。 m1处理器(16gb内存,256gb ssd),给你全面解读。同时,我们还找到了同价位的x86机型华为matebook x pro,进行一些方面的对比。
特别要注意两点:
1、之所以等这么久才写出这种文章,是因为我在m1发布之初就说明了:我们要等到m1生态尽可能成熟后再进行解读比较,这样比较公平;
2、为了让占据“绝对优势”的新手读者看得懂(其实就算是电脑老手,也大多没有接触过macbook生态),我们放弃了传统的“评测软件跑分”形式(两个生态比较不容易实现),然后从“一个普通用户,一个只使用日常应用的非专业用户”的角度说说它们的区别。同时本文采用qa形式,效率更高!
问:配备m1 处理器的macbook 真的具有革命性吗?
答:不算! m1、m1 pro、m1 max这三款处理器都是基于arm架构的,也就是大家手机使用的处理器架构。与个人电脑常用的x86处理器(即core、ryzen等)相比,arm架构处理器最大的优势就是“低功耗”。另外,通过深度优化,可以在一些应用中有更好的表现,比如视频剪辑(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后面会提到)。
而苹果的m1系列处理器,在arm架构的处理器当中,确实是非常强大的,可以理解为“高性能arm处理器”。虽然其功率远高于普通手机arm处理器,但功耗仍低于笔记本中的x86处理器。
因此,搭载m1处理器的macbook(系列机型)其实并不神奇,更谈不上是“革命性产品”。比如市面上也有使用高通arm处理器的笔记本产品,本质上属于一类产品。当然,如前所述,m1的应用性能确实很强,是arm处理器中的佼佼者。
q:与x86笔记本相比,m1 macbook最直观的优势是什么?
- 答:安静,低功耗,电池寿命更长。在电池寿命方面,你可以这样理解:这就像将带有arm 处理器的平板电脑与x86 笔记本电脑进行比较,平板电脑必须获胜(电池相同)。
我们用同样的标准来测试续航(电量):满足室内光照环境下的观影需求,全屏播放720p mkv格式电影《lucy》。 m1macb
ook air的环境设置是50%亮度+40%音量,播放器采用elmedia video player(mac os系统自带的播放器放不了mkv格式,必须用第三方播放器),整机功率只有4w 4.5w,而同样分辨率的x86处理器+win系统笔记本(下文中简称x86本),功率的确要高一截。下面有个详尽的对比表 。
注意看这个表。由于 arm架构处理器的基础功耗低,日常应用功耗也明显比x86处理器低,所以,在视频播放这种轻量级应用上优势很明显。 要特别提到的是: 在线视频播放,腾讯视频也好,b站视频也好,m1 macbook air具备质的功耗优势——其整机功耗相对于本地视频播放并无多大区别。但x86本的在线视频播放功率则高很多。你可以说苹果针对视频网站优化做得好(的确如此,b站电影用m1 macbook播放甚至支持杜比音效),也可说x86体系针对视频网站的优化还不到位——但无论如何,这就是事实!
也正因为在线视频播放这种常见应用的功率差异极大,所以m1 macbook用户总是骄傲地说“我们根本不为续航发愁”——这是真的!目前x86本还无法在日常应用功率上和m1 macbook匹敌!
不过这里有个转折:x86本功率相对高,但并不等于续航就一定输给m1 macbook——这和电池容量有关! 如今有超大电池容量的轻薄本(比如70wh+),更有90wh+容量的 游戏 本。在集显模式下,它们在本地视频播放时,其实和m1 macbookair有得一拼。
q:视频剪辑m1 macbook无敌?有什么不足或问题?
a: 牛大叔本人并不专精视频剪辑,但鉴于在此领域,m1 macbook风头太盛,且被疯狂吹捧,所以我们有责任验证并告诉大家真相!为此,我们请教了很多“x86平台和mac平台双修的视频编辑”,得到的答复如下:
m1 macbook配合final cut pro,在一般性的视频剪辑时,的确非常流畅,导出效率较x86轻薄本(含mx独显轻薄本)也有很明显的优势,甚至gtx 1060显卡以下规格的独显本都不是对手。
但,和采用rtx 3060及以上档次显卡的x86处理器平台相比,至少m1这颗处理器(不含m1 pro和m1max)还是有差距——这也是为什么一帮猛吹m1的人只用它比较老款的英特尔处理器macbook的主要原因。
说得再直观点就是:视频剪辑方面,采用高端独显的x86处理器平台(当然都指的移动平台)还是比m1平台厉害。然而目前有个特殊情况——由于数字货币挖矿潮,nvidia的独显价格被抬得奇高,所以暂时来说,m1的macbook的确是视频剪辑领域的“性价比利器”!
但大家也要明白,在商业视频领域,m1 macbook其实并不能完成“全链条工作”,依然需要x86平台配合。举个例,after effects的部分特效插件,m1 macbook版没有,所以还得靠x86平台——后者可实现的“上限”和“功能”更高、更全面!另外,真正要进行8k超清视频剪辑时,m1也是不够看的。
就好像pr不是绝对稳定一样,m1 macbook上的final cut pro也有不稳定的情况。很多有个人用户和商业机构都抱怨final cut pro总是崩溃。
实际上,别说是final cut pro容易崩,mac os的beta版也比较容易崩掉。b站上就有up主表示m1果本的“出状况几率太高了”。
还有就是,视频制作中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工作,m1 macbook也不是在所有项目上都能碾压x86轻薄本。比如视频转码。还是我们熟悉的4k《烤鸭》转码到fhd@24fps,都采用media encoder 2022,m1 macbook仅小胜i7 1165g7的集显成绩,但输给了11代酷睿u+mx450的组合(这一组合机型也就5000元左右,对比用的m1 macbook air现价要8599元,还只有256gb ssd)。
q:听说macbook有“两个无敌”——触控板操控体验无敌,扬声器音量无敌,真的吗?
a:早就不是这样了!十年前或许能这样说,但如今体验好的x86本比比皆是。
苹果的macbook很早就引入了顶级的毛玻璃材质触控板,当时,的确是笔记本中无敌的存在。但这十年,越来越多的x86本开始采用毛玻璃触控板,如今甚至5000元级机型就有(比如thinkpad x13),操控体验同样舒适优雅。
更深入的说,macbook所谓“触控板体验无敌”,其实主要是大量应用针对触控板操作进行了优化,甚至很多专业软件也可通过触控板进行操控——这一点上,的确比x86本要强,但同时也需要一定时间学习。
但是,x86本的触控板如今也早就支持各种多指手势,而且还有不少优于macbook触控板的日常操控体验,比如说:两指轻触,调出右键菜单速度更快;又比如说,拖拽窗口更轻盈更优雅(在窗口上边栏上,单指两次轻触触控板,第二次不抬手就能拖拽窗口了;而m1 macbook虽也能单指拖拽窗口,但需要用点力按压触控板,不抬手拖拽)。
另外,部分做得好的x86本,其触控板功能在日常操作层面已经超越macbook了, 最好的例子就是matebook x pro,沿触控板左、右侧边缘上下滑动可调节音量和屏幕亮度,沿触控板上边缘左右滑动可快速调节播放进度。还有更多功能不赘述了,看下面视频吧 。
视频加载中...
再说说扬声器表现。macbook的扬声器功率一直很大,拿m1 macbook air为例,声音比较高亢,卧室内,流行音乐女声,sia的《alive》,副歌部分近机身声压最高可达104dba。但如果说它扬声器体验无敌,那也不对——因为华为、荣耀、戴尔、华硕等厂商的不少中高端机型的扬声器,都能达到这个功率,便宜的如华硕无畏pro 14、荣耀magicbook v14,都能匹敌macbook air;如果算上大尺寸x86本,更有不少“轰炸机”级别机型,音量大不说,而且浑厚得多,体验远优于macbook air。总之,无论是macbook air,还是大尺寸的macbook pro,都谈不上“扬声器无敌”。
小结来说,无论触控板体验还是扬声器体验,macbook家族只能说“出色”,但x86本触控板好的、扬声器好的也已比比皆是。
q:m1 macbook能运行移动应用,x86本有这本事吗?
a:x86本从“双11组合”开始,也能运行移动app了!比如刷抖音、上拼多多都没问题。
m1 macbook因为采用的是arm架构处理器,所以运行ios的移动应用,比较轻松就实现了(不过我发现功率也很高,开个抖音都14w了)。但x86本,要运行移动应用,似乎很难。不过,益于微软对win11的全新设计,以及英特尔在底层上的bridge技术打通了系统壁垒,现在x86本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运行移动app了(要求至少是11代酷睿+win11,也就是所谓的“双11组合”)。
提示: a家的x86处理器结合win11也能有条件运行移动应用,但效率相对较低。
华为则让这种体验更上一层楼: 部分2021年和2022年发布的matebook机型(含matebook x pro),通过安装“华为移动应用引擎”,就能在应用商店里看到“移动应用”分类了——在这里直接下载移动应用就能基本流畅地运行。我们测试了抖音和拼多多,体验还不错!而结合matebook x pro的触屏,甚至可以玩《崩坏3》——相反,没有触控屏的macbook则缺少了这种乐趣。
当然了,目前x86本运行移动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持续的优化和不断的完善,未来体验应该会更好。
q:macbook有airdrop、接力、屏幕扩展等协同应用,x86本能比过吗?
a:多设备协同,x86平台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其中,华为、荣耀本的多设备协同生态已更胜一筹。
很多人都知道苹果设备可使用airdrop功能进行文件无线传输,比较典型的应用就是iphone发照片给ipad或macbook。而实际上,苹果还有“接力”功能,可在不同设备上进行相同的接续操作。另外,还有“随航”功能,用ipad给macbook当扩展屏使用。
但坦率说,除了airdrop,其他功能的实现都比较麻烦,小白用户可能搞不定。即便是老鸟也得到处找教程,而且还是有可能搞不定。比如“随航”功能,前提就是要ipad和macbook用相同的id登录icloud,还要启用“双重认证”——但多用户不愿意使用icloud(操作稍有不慎就容易弄丢照片或通讯录),且厌恶双重认证,麻烦不说,还给人感觉是“被绑架了,你必须使用更多的苹果设备”,令人反感。
macbook的多设备协同还存在用不了的情况。
而在x86阵营中,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进入笔记本领域,它们都引入了多设备协同生态。其中华为和荣耀的尤其出色,一碰启动、一碰传、屏幕扩展(平板给笔记本当扩展屏)、无线扩屏、三屏应用(手机屏可同时显示三个在笔记本屏幕上)……相当丰富实用。如果算上 游戏 本,甚至还有一碰录制精彩 游戏 片段并分享的功能。不仅是功能层面的全面超越macbook,在易用性上,也甩macbook几条街那么远。
华为和荣耀的多设备协同功能比苹果体系要强得多。
x86平台的多设备协同生态正在蓬勃发展,在功能和易用性上已超越苹果体系了。更重要的是,“双11组合”面对的受众群是那95%!
q:购入m1 macbook后,最初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a:若你从未使用过macbook电脑,那么你买后,得花相当多的精力去学习每一种操作——因为它绝大部分操作都和windows系统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通常,这个学习过程在1个月左右。不排除用更多时间。
可能有部分果粉觉得我“危言耸听”,那最好的方式就是你去买一台macbook自己感受。只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我得事先提醒你。
我之前还看过一个民间调查,说国内市场的macbook,近90%都装了windows系统,甚至很多用户只使用windows(当时macbook还是英特尔处理器,可安装windows系统(双系统))。即便我周围使用macbook的专业用户,也都安装了windows。而如今使用m1处理器后,装windows几乎不可能了,那么,直面操作上的差异是必须的。
当然,大部分用户拿着macbook用windows系统,操作不适应只是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请继续往后面看),但这种操作不适应的确有可能让很多人感到崩溃——你若是彻头彻尾的电脑菜鸟,从未使用过电脑反而还好点,如果你熟悉了windows操作,那上手macbook多半会感到非常痛苦。
随便举几个例:
最基础的文字输入部分,功能按键和windows键盘名称不同。另外,由于没有“一键快速进入英文大写锁状态”的设计(有对应按键,但要长按才行,且事先还得进入设置菜单去设置),所以在以中文为主的文字输入,又要涉及到大小写混合的英文单词输入(如thinkpad、elitebook、3dmarktime spy等)时会非常麻烦,效率赶不上win键盘。
m1 macbook air的键盘布局按照很多“挑剔人士”的标准来说并不合格,比如说:半高光标键。另外,按键非常容易沾染指纹上的油渍。
没有“剪切”操作,这是很多人不适应的;另外,windows里的“复制/粘贴”,在macbook上叫“拷贝/粘贴”。如果你点了“复制”就惨了——你会发现过几秒钟,一个同样的文件副本出现在同一个目录中——我至今不能理解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窗口界面的“最大化、最小化、关闭”三个按钮在窗口左上角而不是右上角,并且小得离谱,生怕你看清楚了。
硬盘没分区概念,也没有清晰明了的“路径”概念(有路径,但大部分用户都不知道在哪里查看)。以至于很多人买了macbook后不知道文件应该放哪里——这就是为什么海量的macbook用户都只会在桌面上新建文件夹,把文件一股脑塞进去的原因。
q:除了学习成本高,m1 macbook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
a:不仅是m1 macbook,整个苹果mac体系都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生态封闭,应用少,且获取不易! 游戏 应用就更少了,国服《英雄联盟》都玩不了。
前面我们提到了,入手macbook你得花很长的时间去学习操作——这还仅仅是操作层面。接下来,你将面临一个永久性的问题:应用少,且获取不易。
这是个很大的话题,为方便阅读,我们“高度精简”:
而在行业领域,某些行业mac体系也是处于“基本空白”状态,比如工业设计,和mac体系基本没什么关系。
实际上,即便是日常应用,在macbook自带的app store(应用商店)里,你也很难找到熟悉的面孔,比如全球知名的压缩软件winrar你就找不到mac版;好用的万能播放器potplayer貌似很久也没有更新mac版了,老版也很难下载到;另外,部分软件即便有mac版,在app store里也找不到,比如adobe的photoshop、premierepro、after effects等——adobe将这些软件放在了自家的creative cloud上。
总体来说,mac电脑上每一款软件的获取都得付出艰辛的劳动,这对于电脑小白来说完全是噩梦,也是很多人买了macbook只会浏览网页、聊qq微信和在线看剧的原因!“电脑很好,听说还有其他不少功能,但是没用过”——这是我这些年见得最多的“macbook用户评价” 。
a:苹果电脑的发展就是靠着“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攻陷”成长起来的,部分是“真有价值”,也有部分是“圈子文化”。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无论哪种场合,dj都是用macbook。
另外,苹果电脑也一直在进行“领域拓展”,最凶猛的“攻坚活动”就是“学生电脑”市场。在欧美国家,从常青藤学校开始攻入,大量的大学开始“必须使用苹果电脑”。而到了国内,苹果首先瞄准的是上海和北京的名校,以及各种国际学校、贵族学校,同时,提供学生机折扣,将ipad和macbook打入学生采购市场(注意不是零售市场)。
q:macbook有明显的“体验遗憾”吗?
a:人无完人,机无完机,和windows存在体验不佳的设计一样,macbook(无论新老),和它采用的mac os系统也存在各种设计问题。不用多复杂的研究,你上手几天就会发现一堆问题,且有些设计堪称奇葩!
随便举几个例:
如果你嫌win10、win11的初始化过程啰嗦,那macbook的mac os系统初始化过程一定会烦死你,让你做大量的选择题——win系统问的问题你至少看得懂,mac os的提问你有可能根本不不明白是啥意思(基于都是菜鸟的情况下)!
21世纪都22岁了,macbook触控板竟然默认不开启轻触响应功能,只能按压!用户得进入设置菜单进行设置才能启用轻触功能——win本触控板n年前就已默认轻触操控了,这简直是 搞笑 和讽刺(难道某东给我的不是新机?)。
m1 macbook有环境光传感器,在环境光较弱时会自动调节键盘背光亮度——这很智能。但键盘上却没有关闭键盘背光的按键,组合键也没有!要关闭背光,也要进入设置菜单进行设置,这就很弱智了!
苹果笔记本也发展几十年了,至今没有单独的截屏按键!非要用组合键,而是三个按键组合!我不相信小白用户记得住(其实它的截屏功能倒不弱)!
拖动一堆文件到一个文件夹中,有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被拖动的文件“乱七八糟呈一坨状堆在新文件夹窗口的一个角落里”,窗口还不会自动缩放,所以你可能不知道拖过去的文件已经到目标文件夹了,于是你又拖一次,又拖一次……几次操作后,文件夹窗口的角落就藏了好几坨文件——但你依然没看到。而且这些文件一坨坨相互叠加挤在那里完全无法使用,要排序,还得鼠标右键菜单手动选择“排序方式”——这是什么奇葩设计啊!
双击打开一个目录里面的某张图片,然后想看另一张,却发现无论如何切换不到下一张!我当时就懵了——难道win10自带的《照片》app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正常切换浏览下一张图是跟mac os学的?急问“老鸟”,告知,要选择一组图片,打开后,才能浏览这里面的下一张!但正确答案是:用空格键浏览,就能顺利切换下一张了!这设计……啥目的呢?
我点开一个视频播放,暂停后,发现声音还在继续响,懵了!最后发现“预览图”模式在自动播放,相当于“一个视频两处都在播放”——请问设计师你想表达什么?老用户告知:mac os就这个鸟样。
最后聊个绝大部分macbook用户都不知道答案的奇特事件,大家来猜猜答案!
初上手m1 macbook air时,看到桌面底部的dock栏有“照片”项,可将网站下载的精美图片保存在“照片”目录中——这符合苹果喜欢分门别类的设计,照片放一起,文档放一起。其实这种分类方式多少有问题,因为工作电脑最好按照时间或项目类型分设文件夹——这是后话了!
安装ps很不容易,前面说了,app store里是找不到ps标准版的。好不容易装上了,总得用用吧!于是,我打开了“照片”目录中的图片,打算微调色彩!但当我把这些图片打开后,傻眼了——这些图片全部自动变小了(比如4k的原图,变成1100多分辨率了),而且文件名变得乱七八糟 。
总结:
苹果的m1处理器的确在特定的领域有非常好的表现,也正因为这样,搭载它的macbook笔记本在视频剪辑领域有强悍的表现。尤其是在nvdia独显价格疯狂上涨的特定环境中,m1 macbook成了视频剪辑的性价比利器。另外,它安静,续航超长。以上,是m1 macbook最大的卖点。
结合mac os系统,macbook的确有出色的人机交互体验,尤其是针对触控板的应用程序优化,做得比x86本更彻底。以至于很多人在没有仔细研究x86本触控板体验的前提下,得出“macbook触控板比x86本体验好得多”的偏颇结论。真实情况是:有鼠标还是更方便,而且x86本中也有海量机型触控板体验相当出色(这里指通用操控体验),只是你没有接触到,或者接触到了,但用鼠标去了,没认真体验触控板而已。
m1 macbook的“上手难度”较大。准确说:macbook体系的上手难度都较大。而且还面临一个更大的掣肘:应用生态匮乏,只在特定领域内能大展拳脚。对于小白用户、普通用户,甚至可说是“每一款称手软件的获得都要付出艰辛努力”,过程有些痛苦——这也是我们一直不推荐小白用户和普通用户购买macbook的主要原因。至于 游戏 ,国服《英雄联盟》都没有,这一句话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当然,如果你只是用来打字和在线看片儿,那我还是推荐的!
m1款macbook也好,英特尔款macbook也好,也就是设计不错,交互体验出色,特定功能出色的笔记本电脑,和x86笔记本一样,macbook也有设计bug,也有体验不好的地方,也会“失去响应”——而且这种失去响应的频率好像还不低。
客观来说,像“双11组合”(11代酷睿+win11,不过马上是12代酷睿了)这样的x86平台与windows系统的组合能够实现的应用、功能、性能上限都更高(算上桌面平台,甚至是高得多)!而且其通用性更强,上手更容易。另外绝大部分应用上,投入的成本也更低。
“双11组合”中也有很多体验出色的笔记本,它们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已超越macbook。而且如今以x86本为核心打造的多设备协同生态正澎湃崛起、快速发展,已超越了mac体系。
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因为“话题太宏大”,所以无法顾及太多细节,每个方面都只能“高度概括”或举例说明。但相信对大部分用户还是有帮助的,应该已经对m1,对m1 macbook有了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哦对了,12代酷睿马上登场了,目前来看处理器性能暴增不少,m1(家族)的压力又大了……
苹果m1芯片什么水平 m1的显卡跑分是19244分,相当于gtx 1050独显(18500分)的水平。
苹果m1芯片比inter10代cpu还厉害,采用5纳米工艺足足容纳了160亿个晶体管的顶尖级处理器内部有4大4小八个核心,即便是小的核心在运算上的能力都非常优秀。
而处理器部内部还集成了高性能的gpu和苹果引以为傲的神经网络引擎。听起来是不是非常像是a14芯片。其实从原理上来讲,它们真的非常接近。只不过m1的性能更加变态。
注意事项:
正是因为采用这样的芯片,苹果为笔记本内部一下子就留出了巨大的空间。这就意味着散热可以做得更到位,电池容量可以再大一些,所以新款笔记本电脑的待机时间可以长达17小时。而相同架构的芯片其实在硬件上就瞬间扫平了应用不能直接运行的障碍。要知道这是一种电脑根本上的改革,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做到这一点的还只有苹果。
m1芯片相当于什么显卡? 显卡性能方面m1与gtx1050桌面版可能更为接近,需要提醒的是,由于m1芯片是集成核显,非独立显卡,所以在功耗发热有着更强的优势。
m1芯片在cpu性能方面也十分的强劲geekbench5m1单核得分1743,多核得分7698,作为对比,macbook pro16英寸2019i9-9880h 单核得分1109,多核得分6805。
m1芯片相关信息
2020年11月11日,苹果正式发布第一款用于mac的自研电脑芯片m1。苹果公司表示,m1芯片实现了巨大飞跃,它能够让mac成为完全不同的产品。
这颗芯片采用5纳米制程工艺,cpu、gpu、缓存集成在一起,其中包含160亿个晶体管。苹果m1芯片拥有8核cpu,其中4颗为高性能核心,另外四颗为高能效核心。
m1和3050性能 m1性能更强。m1pro几乎相当于笔记本端的3050性能,但具体情况仍需测评再说;m1max理论性能介于3060和3070笔记本之间(甚至苹果发布会的时候直接对标的是2080max-q)。
苹果m1 max跑分即“封神”,完胜酷睿i7、i9 据悉,外媒tom's hardware报道,gfxbench上的m1 max测试成绩出炉,部分测试成绩与英伟达geforce rtx 3080移动版、amd radeon rx 6800m相近。
全新macbook pro搭载了m1 pro和m1 max芯片,其中m1 max的性能最强,之前网上已经出现了m1 max的cpu跑分,现在网上出现了m1 max的gpu性能跑分,也就是metal得分。
性能方面,苹果宣称cpu性能在30w功耗上是传统八核心笔记本处理器的1.7倍,对比此前macbook pro里的酷睿i9高出2倍。
m1 max拥有32核gpu,每个gpu有16个执行单元。苹果声称,这一gpu可提供高达10.4tflop的算力。理论上,m1 max的gpu性能与geforce rtx 3060移动版相当,后者能提供10.91tflop.
gpu图形核心再次翻番到32个之多,性能也全部翻倍或者接近翻倍:执行单元4096个,并发线程最多98304个,浮点算力10.4tflops,纹理填充率每秒3270亿,像素像素填充率每秒1640亿。
苹果在发布会上表示,功耗为60w ?的m1 max ?gpu ?的性能可与功耗为160w ?的geforce ?rtx ?3080 移动版相媲美。但这些只是苹果官方提供的数据。苹果声称使用“选定的行业标准”。最客观的数据取决于第三方测试。
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测试环节,m1 max、geforce rtx 3080移动版、amd radeon rx 6800m互有胜负,总体成绩大致相当。
苹果声称m1 max的图形性能,比m1高4倍,测试结果表明,苹果的声明基本是对的。另外,60w的m1 max,gpu性能可以和geforce rtx 3080移动版、amd radeon rx 6800m打得有来有回,这已经是非常出色的表现。
除此之外,m1 max的性能秒杀了所有mac芯片,除了搭载intel高端16-24核至强处理器的mac pro和imac。m1 max的内存带宽提高至最高400gb,并配有最高64gb的统一内存,还支持多达四屏输出,可以说这颗芯片是一经诞生就正式“封神”了,在笔记本处理器中找不到任何对手。
为了能够展示出m1 max的强大之处,苹果中国官网上的文案也非常接地气,对于这款产品,使用了“快得太吓人”的宣传文案。
有网友表示,苹果的这个宣传确实非常妙,看似简单,但听起来比友商用华丽词语堆砌更显霸气,短短5个字,简单粗暴地展示出了这颗芯片的强大之处。
关于苹果此次推出来的m1 max处理器跑分情况你怎么看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谈谈你的看法~
好了,m1芯片对比3060(苹果m1核显和3070)的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想知道更多相关资料可以收藏我们的网站。


iphone其他系统数据(苹果手机怎样删除系统数据)
什么牌子硬盘质量好耐用,机械硬盘什么牌子质量好
苹果电脑值不值得买(买电脑有必要买苹果的吗)
台式机 m2,M2怎么连接电脑呀用安装什么驱动么
苹果id注册后怎么激活,苹果ID已申请哪里激活
宽带连接的电脑怎么查看wifi密码(笔记本电脑怎么查看wifi密码)
tp link无线扩展器如何设置方法(tplinkhyfi无线扩展器设置)
无线路由器共享打印机(路由器局域网共享打印机)
136 8686 3664
李经理
 发送短信